- 2023-06-04名医访谈|钱英活用三法退黄,气化三焦消臌
- 2023-06-04名医访谈|陈可冀:记住这6点,福寿或可双至
- 2023-04-17名医访谈|名老中医王文友:长寿中医有秘诀
- 2023-04-17名医访谈|王洁教授:推荐晚期肺腺癌检测BRAF基因突变
- 2023-04-09名医访谈|何天祺:将何氏骨科发扬光大
- 2023-04-04名医访谈|林宝栋:让中医帮助更多患者
- 2023-03-09名医访谈|李世亭教授:脑海深处的“探秘人”
- 2023-03-09名医访谈|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自我修养——访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宋涛
- 2023-03-02名医访谈|专访张伯礼:还会出现疫情高峰吗?新冠后遗症如何治疗?
- 2023-02-17名医访谈|陈玉琢:中国老龄产业规模或超23万亿,中医药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 2023-02-10名医访谈|国医大师石学敏:运动让我特别受益
- 2023-01-10名医访谈|紧急启示: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后遗症 ——陈康林
- 2022-12-07名医访谈|唐红: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让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 2022-11-26名医访谈丨王自立:陇原上的脾胃大家
- 2022-11-02名医访谈丨葛琳仪:传承中医国粹,服务百姓健康
- 2022-11-02名医访谈丨王琦:传承中医,服务百姓健康
- 2022-11-02名医访谈丨张琪:行医初心未曾变,九十六岁还出诊
- 2022-11-02名医访谈丨段亚亭:行医初心未曾变,护一方百姓健康
- 2022-11-02名医访谈丨刘敏如:传承中医 心系百姓
- 2022-11-02名医访谈丨杨春波:摸准脾胃治脾胃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钱英是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对中医肝病、肾病的理论及临床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本文仅简要介绍其治疗慢性肝病黄疸和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活用“关氏三法”治黄疸钱英是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对慢性病毒性肝···

陈可冀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内科专家,也是中国中医界仅有的几位中科院院士和国医大师。陈可冀1930年月出生于中国福建,20岁时他考入福建医学院,开始接触中医,虽然初学的时间比较慢,不过他的起点却非常高,一开始就师从当时著名的老中医蒲辅周···

70岁时考了驾照……85岁还能和儿子(60岁)一起自驾游山玩水……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国家级名老中医王文友至今保持着每周三在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出门诊的工作安排。笔者见到王老时,已经中午12点,王老刚刚送走最后一位患者。面色红润、幽默健谈、底气十足是王老···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2020年全球肺癌发病人数为22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而因患肺癌的死亡人数为18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与死亡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肺癌每年新发病···

在四川成都繁华的主干道人民南路侧,坐落着一家极具流派特色的大规模专科性医院——四川何氏骨科医院。医院创始人、院长何天祺如今古稀之年仍行医不辍,坚守临床服务百姓,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尽心竭力。今年11月,76岁的何天祺被评为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这···

名中医林宝栋 个人简介林宝栋号楚尘君,男,1955年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汉族,福州林宝栋中医所还春堂创始人,现任国内外公职:(美国)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创始理事;国际健康医学研究生院中医导师;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特聘教授;中国疑难病研究协···

脑海深处的“探秘人”——访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05:51李世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医务工匠。现···

病人高危急需抢救,帅气外科医生“全副武装”,大步流星走进手术室,“大刀阔斧”治病救人,严肃之中不乏果敢,伟岸之余更有潇洒,这是近几年热播医疗剧中屡见不鲜的外科医生形象,可谓圈粉无数,引无数观众尽折腰。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外科医生的生活远不如电

原标题:专访张伯礼:还会出现疫情高峰吗?新冠后遗症如何治疗?当前,新冠疫情走势、二次感染、新冠后遗症等仍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中新社“两会·面对面”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解答疫情相关热点问题,并分享其···

“不论是养老产业、老年产业还是老龄产业,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青树,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我们曾预计到2030年,全国老龄相关消费可能会达到23-24万亿,是当下市场规模两倍以上,而且这是较为保守的增长速度。” 近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

“运动给了我一副好身体,它不仅让人精力充沛,还让身体经得起摔打。运动真让我特别受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在谈及自己的养生经验时,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石学敏从小就喜欢运动,从青少年开始,就每天坚持做2个小时的体育锻炼,而且是激烈的运···

名中医 陈康林新冠感染不等同于感冒,单从“后遗症”来说,新冠病毒的危害已经很大了,那些把新冠称为感冒的人,完全就是混淆视听,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以至于北京就有几十个院士级的人物过世了,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而我这里,有数百名有基础病的患者在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唐红迈向健康中国,要用好中医药这个瑰宝文汇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进行系统部署。如何理解中医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王自立,1936年生,甘肃泾川人,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席专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创“运脾思想”,提出“脾以运为健,以运为补”,开创了脾胃病治疗新领域,为全国中医脾胃病学术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生在这片黄土地,也躬耕杏林,为这片热···

行医五十载,最爱说“别怕”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

从理论体系入手,向人工智能借力王琦,今年七十过五,国医大师里的“年轻人”。他力主行医不能只看人的病,更要看病的人,把辨体、辨病、辨证结合起来。他说,中医要被认可,要靠疗效,要靠原创的理论体系。他开创中医体质学,用体质辨识助医生治病,帮普通人···

病人说他神,学生说他严,家人说他痴20岁正式踏上医途,行医七十六载,张琪从未离开过临床一线。主攻肾病、肝病等内科顽固性疾病,最擅长的是用便宜、常见的药,治好复杂、罕见的病。为了减轻病人负担,张琪主动要求医院降低挂号费用。虽已九十有六,但他仍坚···

退休后坚持出诊三十年60岁,有人开始安享晚年。段亚亭的60岁,却是他放下行政工作,重新回到一线治病救人的节点。到今天,30多年来,他出诊治病的习惯,还是从未间断。“高兴,终于可以专心治病了”行过军,打过仗,在卫生部门工作过,也当过医院院长。90年里···

刘敏如,第二届国医大师,现年85岁。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留校任教,并在临床第一线诊治妇科疑难疾病,坚持至今。她前往香港,用疗效和爱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为“中医走出去”添砖加瓦。她还深信“身心并调”这一具有中医特点的治疗方式,并加以实践,···

杨春波,第三届国医大师,现年84岁。9岁起研习中医古籍,不仅常年奔波于临床一线,是国家、福建省脾胃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还致力于中医学术推广。他提出“大脾胃”的概念,强调在承袭古训的基础上,用现代医学丰富中医理论。坐诊时以心交心,引导患者聊出更多···